1904 年張伯林(T. C. Chamberlin)和薩利斯巴利(R. D. Salisbury)對均夷作用(gradation)作了這樣的定義:「地殼表面所有的地貌過程均趨於形成一種平面者,稱為均夷作用。」簡而言之,就是讓地表因侵蝕、堆積作用而逐漸由凹凸不平趨向平滑面的過程,此一平滑面為一內凹曲線,稱作「均夷剖面(graded profile)」。一般而言,若用對地表雕塑最為明顯的河流營力來描述,河川的上游則以侵蝕作用為主,向下往均夷剖面侵蝕,又稱作「蝕夷作用(Degradation)」;相反的,河川下游則以堆積作用為主,向上往均夷剖面堆積,也稱作「積夷作用(Aggradation)」;而全段河川縱剖面達到均夷剖面時,該河川就稱為「均夷河(graded stream)」。